標題: 李嘉誠拋售中國資產把握精準時機
tomtom
同學



UID 45428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33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5-6-16
用戶註冊天數 3241
用戶失蹤天數 2213

219.85.127.153
發表於 2015-9-26 19:12  資料 私人訊息 
強國基本觀是唯物辯證,強人任期還有8年,何時動手整人也是會審時度勢,只是到時不知哪支股會遭殃。
頂部
掘礦者
同學




UID 41112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425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5-4-19
用戶註冊天數 3299
用戶失蹤天數 1995

123.240.19.149
發表於 2015-9-28 15:34  資料 私人訊息 
李嘉誠撤資中國 財經媒體:台灣電子五哥多注意了! 2015-09-28  09:25 自由時報
香港首富李嘉誠在長達4 年的佈局及執行之後,終於在今年全面「逃離中國」,而財經媒體以此警告台灣「電子五哥」要「多注意了!」。

  • 華人首富李嘉誠全面撤資中國,財經媒體要台灣電子五哥多注意了!(圖擷取自維基百科網路)

李嘉誠自2012年展開撤資中國計劃,逐步出售旗下數量龐大不動產,趕上中國經濟泡沫破滅前的高峰期,時間拿捏之精準,被財經界大嘆為神。
截至今年,李嘉誠出脫最後一筆資產之後,整個撤資中國行動終告完成,而此舉也引發中國媒體對李嘉誠展開圍剿,代表中國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
《財訊》分析,李嘉誠在中國算是著名的紅頂商人,顧面子是他很會做的功夫之一,但這次撤資行動,無疑是對中國採取撕破臉的絕決作法,而這最主要因素應該是看到中國經濟已經相當惡化,不得不捲包袱逃離;但這包袱太大,只能逐年開賣,分年逃離。
台商投資中國比重高,而更有號稱大到撤不走的台商,連年遭到投資「綁架」,甚至近年更達「以商逼政」地步,《財訊》就警告台商,尤其是「大到一時撤不走的電子五哥」,要「多注意了!」,趕快重新思考全球與區域布局的調整。
財訊稱的電子五哥,是指中華徵信所2013年百大企業調查,電子五哥指鴻海、廣達、仁寶、和碩、緯創。

[ 本帖最後由 掘礦者 於 2015-9-28 15:35 編輯 ]
頂部
tomtom
同學



UID 45428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33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5-6-16
用戶註冊天數 3241
用戶失蹤天數 2213

219.85.127.153
發表於 2015-9-29 21:51  資料 私人訊息 
危機處理切入時點拿捏得真好,文章含意就各自解讀,
9月29日,李嘉誠通過旗下集團公關發出聲明
http://trad.cn.rfi.fr/%E4%B8%AD%E5%9C%8B/20150929-%E6%9D%8E%E5%98%89%E8%AA%A0%E5%9B%9E%E6%87%89%E6%92%A4%E8%B3%87%E4%B8%AD%E5%9C%8B%E5%A4%A7%E9%99%B8%E7%88%AD%E8%AD%B0%EF%BC%9A%E7%A8%B1%E2%80%9C%E6%AD%A4%E5%BF%83%E5%AE%89%E8%99%95%E6%98%AF%E5%90%BE%E5%AE%B6%E2%80%9D
頂部
mikeon88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5453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1-14
用戶註冊天數 6316
用戶失蹤天數 3

118.169.174.196
發表於 2015-9-30 16:29  資料 主頁 文集 私人訊息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199


這兩年李嘉誠頻頻拋售中國、香港兩地的部份資產,撤資傳聞不斷,指責多有,李嘉誠首次正式做出回應。


9月初中國官媒新華社瞭望智庫刊登了「別讓李嘉誠跑了」,內文提到:李嘉誠作為曾經的獲利者,其在中國,未來還有使命需要完成,不能輕易一走了之。


面對種種質疑,網路也屢屢以李嘉誠之名發表回應,29日,李嘉誠首次就撤資做出回應,在自家長江和記實業官網刊登正式聲明,分別就為何受抨擊不回應、為何頻頻出售中國房地產、與中國官方關係是否生變、是否不愛國,做出說明。


只是重組,李嘉誠並未減少持股,故無所謂「撤資」,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中國。回應與中國官方關係及愛國心,文中更6次提及習近平。


做生意有買有賣很正常,但2013年起,李嘉誠又是更改公司註冊地至開曼半島,又是陸續拋售香港、中國資產,反之同一時間在歐洲投資了約200億美元,投資比重此消彼長,李嘉誠的用錢投票,讓中國、香港大急。


「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中國尋找投資機會。」機會在哪裡商人就在哪裡,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無怪乎人人聯想,是不是中國經濟不好,連李嘉誠都跑?


過去人家說「香港就是李家的城」,隨著許多中國富豪也前往香港尋求投資,也許新的時代正在更替。


以下是李嘉誠三頁回應全文:


李嘉誠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對他和集團毫無根據的指責、似是而非的觀點作出回應:「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注。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首先感謝國內、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集團公共事務部歸納了近日傳媒的查詢,作出以下回應:


1.為什麼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


根據我們的分析,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想因為李先生的回應,被人借題發揮,引起更廣泛的國際討論。李先生認為,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國家要不斷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沖淡習主席的重要訊息,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李先生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傳之文章,均非屬實。


2. 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但仍否認撤資?


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 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 2000 萬平方米。


事實上,集團於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而 90%以上的物業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極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團從來也在積極等候土地「交吉」,並沒有囤地(香港亦如是)。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 13,000 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 1300 間增加至今天 2300 間,增幅為 77%,擴展步伐迅速。


國家及領導人強調「騰籠換鳥」,深化改革,優化產業,以創新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我們一直重視全球的優質投資機會和支持人才帶來的發展機會,長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正大舉前進。
頂部
studentHank
同學




UID 48280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42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5-8-1
用戶註冊天數 3195
用戶失蹤天數 518

111.253.34.233
發表於 2015-10-23 19:14  資料 私人訊息 
中英簽大單 陸媒讚:李嘉誠又贏了
  • 2015-10-23 11:56
  • 中時電子報
  • 郭匡超/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能源、旅遊、醫療衛生等一系列協議,總投資金額達400億英鎊(約人民幣4000億)。相較大陸企業組團到英國投資,有一爭議人物--李嘉誠早一步到英國趁低搜購當地資產,讓大陸官媒人民網刊載<中英簽千億大單,李嘉誠又贏了>專文,一掃過去批判李嘉誠拋售大陸資產,轉進歐洲的負面評價。
據媒體報道,李嘉誠在歐洲投資主要包括基建、電信、零售行業、電網、水、管道燃氣等領域,其中英國是「主戰場」。目前,英國天然氣近三成市場、電力分銷四分之一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皆由李家控制。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
李嘉誠在英國的主要投資:
2000年,和黃開始投資英國,斥資36億英鎊為英國Three電信商購買電信運營牌照。
2010年,長江基建牽頭財團億90.3億美元收購英國電網。
2011年,長江基建牽頭財團以38.7億美元收購英國水務業務。同年,李嘉誠24億英鎊買下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
2012年7月,長江基建牽頭財團以30.32億美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7月31日,和記黃埔收購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集團。
2014年4月,原和記黃埔投資15.12億美元在倫敦商業區金絲雀碼頭重建Convoys Wharf,開展商住項目,這令長實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
2015年1月,長江實業及其子公司長江基建以合資企業的名義,以10.27億英鎊收購英國Eversholt鐵路集團;同月,和記黃埔斥資約102.5億英鎊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O2 UK,該交易或成為李嘉誠最大手筆的海外收購。
該文估計,到今年年底,中英兩國將創下1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目標,推祟李嘉誠布局英國的深謀遠慮,大讚「李嘉誠又贏了」。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51023002946&cid=1208
頂部
victorng
同學




UID 150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602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2-3-9
用戶註冊天數 4435
用戶失蹤天數 2134

223.16.130.205
發表於 2015-10-24 11:07  資料 私人訊息 
復星郭廣昌 , 安邦保險等等也在英國歐州等地買入不少資產... 也沒有人說過他們

根本是惡意攻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