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關於盈再率的一點看法
mikeon88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5453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1-14
用戶註冊天數 6304
用戶失蹤天數 0

111.243.4.101
發表於 2011-9-7 13:30  資料 主頁 文集 私人訊息 
http://tw.myblog.yahoo.com/mikeon88/article?mid=586
拿掉淨值比 (或負債比)

......

評估公司的負債會不會太高,
是怕它被抽銀根而周轉不靈
要了解這個問題,不是單單算占資產的比重那麼簡單
而是要掂一掂利息付不付得出來
以及需不需要花大錢在資本支出上,因變現不易
盈再率才有考慮到以上二點,
所以它是比淨值比(或負債比)還靈敏且考慮周全的指標

利息增加,造成盈餘減少,盈再率就會上升。



頂部
kuenhsieh
同學




UID 558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55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1-7-18
用戶註冊天數 4658
用戶失蹤天數 1206

211.20.191.241
發表於 2011-9-7 13:50  資料 私人訊息 


QUOTE:
原帖由 legend1977 於 2011-9-7 10:27 發表
而在於舉債或增資能不能帶來超過成本的利益
舉債的成本是利息,增資的成本是淨值擴張ROE稀釋
如果舉債增資有利也未嘗不可
只是過度的舉債增資不會是常態,企業規模再膨漲也有限度
而高度的舉債和增資在獲利不如預期時相對代表更高程度的風險 ...

如果能在低資本支出或低長投的情況下 創造出穩定的獲利或能獲利成長  

進而有高配息 這才是我們班的同學所想要的



舉債或增資來搞長投也不是不可

只是如果搞了這麼多 報酬率低得可憐

那這種公司也不用買了


例:長投佔總資產比例超高(40%) 但報酬率超低(5%)
    用這麼多的錢卻只創造出這麼低的報酬


歹勢一時找不到可舉例的公司


如果有錯請指正
頂部
Tony0513
同學




UID 7105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593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7-12-4
用戶註冊天數 2327
用戶失蹤天數 2087

210.69.47.81
發表於 2011-9-7 15:18  資料 私人訊息 


QUOTE:
原帖由 <i>legend1977</i> 於 2011-9-7 10:27 發表<br />
如您所言,保留盈餘若未能發揮獲利能力<br />
可以從未來的ROE下降中看出來<br />
可是反過來說,一個ROE下降的公司未必是保留盈餘未獲利的原因<br />
比如說甲公司淨值100元,獲利30元,ROE為30,甲公司選擇把30元發掉<br />
隔年甲 ...

<br />

關於自由現金流量

小弟真的覺得 有缺點

不比盈在表的觀唸好

但Michael 所提出來是一個  適用大多數公司並給菜藍族使用的 「盈在表」

legend1977 您的分析是很精闢

但~~~~~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  看得懂

而且,我覺得  

選股的重點不止在 「低盈在率 + 高ROE」

「好學生的特質」  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legend1977您提出的 「巴菲特值」 很不錯

小弟  會  借來使用的^^

我只能說   「盈在表」    較注重  獲利再投入時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而您的  「巴菲特值」    較注重   資產投入所產生的獲利

但因  MICHAEL 選股的基本是  「低盈在率 + 高ROE」

所以   「資產投入所產生的獲利」我覺得  已包含在  「高ROE」中

差別僅在於   一個是以「股東權益」及「整體獲利」來  衡量

                  一個是以「累積再投入資產」及「累積增加的獲利」 來衡量
頂部
legend1977
會員
Rank: 1



UID 49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6-19
用戶註冊天數 4686
用戶失蹤天數 4507

111.254.129.93
發表於 2011-9-7 18:25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這東西不是我提出來的,我沒那麼偉大
是巴菲特在年報中就是這樣算的
而且以我年報只看沒幾年就至少看到三次了
這個方法類似所謂一美元假設
我也認同沒通過這個方法檢驗的公司會在ROE看到衰退
可是ROE有可能因為EPS下降而下降,也有可能因為淨值膨漲而下降
只看ROE下降是看不出來到底是因什麼原因而降的
也看不出再投入的部份有沒有發揮作用
數據我都貼了,不再重覆

[ 本帖最後由 legend1977 於 2011-9-7 18:36 編輯 ]
頂部
GaryLIN (Gary)
會員
Rank: 1


UID 626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58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8-5
用戶註冊天數 4639
用戶失蹤天數 2230
來自 Taipei

180.176.106.237
發表於 2011-9-7 21:14  資料 主頁 文集 私人訊息 
很佩服 legend,

能夠花這麼多時間來研究,相信一定會成功的。

您所提出的 巴菲特值 的概念,我想跟盈再表是不衝突的。

相反的,可當作是進一步的補充。

就如同「流動比」與「速動比」這兩個財務比率,是相輔相成的。

多一個角度來觀照,只會讓我們看得更透徹而已。

再一次的謝謝 legend,

也希望有機會當面跟你請益喔~~

[ 本帖最後由 GaryLIN 於 2011-9-7 21:15 編輯 ]
頂部
legend1977
會員
Rank: 1



UID 49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6-19
用戶註冊天數 4686
用戶失蹤天數 4507

111.254.129.93
發表於 2011-9-8 04:14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回覆GaryLIN
  感謝您的肯定
  說請益小弟不敢當
  有機會再來小弟部落格給我一點指教
  有什麼看法也歡迎來多多交流,謝謝
頂部
nkliao
同學




UID 432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40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1-5-17
用戶註冊天數 4720
用戶失蹤天數 2614

111.248.166.18
發表於 2011-9-8 10:55  資料 私人訊息 
有不同的觀點是好事, divergence makes excellence.
頂部
Tony0513
同學




UID 7105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593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7-12-4
用戶註冊天數 2327
用戶失蹤天數 2087

210.69.47.81
發表於 2011-9-8 15:41  資料 私人訊息 
:loveliness:

[ 本帖最後由 Tony 於 2011-9-8 15:47 編輯 ]
頂部
adamacon
會員
Rank: 1


UID 42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4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3-17
用戶註冊天數 4781
用戶失蹤天數 2227

123.240.116.46
發表於 2011-9-9 13:27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剛有去原po的blog看過文章,

文中提到

巴菲特先生的盈再率公式應該是(長投n+固資n-長投0-固資0)/(淨利n-淨利0)

分母的部份在計算上會有個問題,

即"淨利n"有可能一時景氣波動而變差,而導致分母下滑或甚至變成負數。

如果該企業仍是好企業,遇到景氣不佳的那年,

公式結果會變成"該公司要花上幾十元才能賺到一元,因此是爛公司"的結論。


而,要看公司經營的好不好,就用ROE的數據和趨勢來判斷即可。


頂部
legend1977
會員
Rank: 1



UID 49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6-19
用戶註冊天數 4686
用戶失蹤天數 4507

111.254.133.5
發表於 2011-9-9 14:02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感謝adamacon的指教
的確您提到的情形會出現
這個計算方法不是我發明的
是巴菲特在年報中用這樣算的
不過有注意到嗎?
巴菲特在年報中計算的年度大約都在10年以上
也就是n值在10以上
一個景氣循環的公司,如果淨利還會比十年前低的話
我想也不算是太好的公司
另一方面公司也不該再有大筆的資本支出,因為已停止成長
在案例中是為了方便和盈再率比較所以把n值設為4
我想每個公司的循環時間都不太一樣
也很難有一個指標可以完全不用更改參數就可以適用所有的產業
我只是分享年報中巴菲特用的這個方法
至於要如何應用,每個人體會不同囉!
依我目前的心得是盈再率高的公司比較需要用這個方法加以檢視
因為再投入的比例高,當然需要對再投入的報酬率斤斤計較
(如果只想看ROE的話,就是盈再率高的公司,對其ROE下降要更加注意)
如果盈再率很低,再投入的部份對整體ROE的影響就比較有限了
提供您參考,謝謝
頂部
legend1977
會員
Rank: 1



UID 49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6-19
用戶註冊天數 4686
用戶失蹤天數 4507

111.254.133.5
發表於 2011-9-9 16:55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補充舉個例
月薪十萬的人買了十二萬的股票
那麼就要對他買的股票的獲利表現嚴加檢視
月薪十萬的人買了一萬元的股票,那麼股票業績如何相對就沒那麼重要
有點像是長期投資佔總資產太高的公司我們要一定要看合併報表才看得出全貌
而長期投資比例很低的公司看單一報表其實就差不多了
至於盈再率要多高算危險,我覺得大家解讀不會相同(對風險和報酬的期待不同)
我還是覺得並不是絕對值越高越危險,而是要和再投資的報酬率比較
甲公司盈再率100但是再投資的部份完全沒有增加獲利(ROE會降)
乙公司盈再率150,但是多投資150元卻可以多賺100元
我相信甲公司盈再率絕對值比較低,但是獲利的風險是比較高的
當然隨著盈再率的提高,負債或增資的成本提高而降低了獲利的成長空間
到某個值以上就很難可以有合理的增加報酬率
而這個值會是多少我就不感興趣了
盈再率多高才算危險?不是只看現金週轉,還要看獲利能不能配合成長
頂部
mikeon88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5453
閱讀權限 255
註冊 2007-1-14
用戶註冊天數 6304
用戶失蹤天數 0

60.248.129.3
發表於 2011-9-10 19:56  資料 主頁 文集 私人訊息 


QUOTE:
原帖由 adamacon 於 2011-9-9 13:27 發表
公式是(長投n+固資n-長投0-固資0)/(淨利n-淨利0)
分母的部份在計算上會有個問題,
即"淨利n"有可能一時景氣波動而變差,而導致分母下滑或甚至變成負數。
如果該企業仍是好企業,遇到景氣不佳的那年,
公式結果會變成"該公司要花上幾十元才能賺到一元,因此是爛公司"的結論。
而,要看公司經營的好不好,就用ROE的數據和趨勢來判斷即可。
...

Adam桑不錯啊 !
看得出問題來

把流量(如盈餘)拿來相減,是很奇怪的
存量(固資或長投)才能拿來相減
因為流量本身即是增量的觀念
把增量拿來再減一次,意義上是二次微分,
二微是看轉折(reflection point)...,
亂成一套了
頂部
AngusLee (Angus)
同學




UID 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322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1-3-16
用戶註冊天數 4782
用戶失蹤天數 756
來自 花蓮

114.34.90.219
發表於 2011-9-11 00:17  資料 主頁 私人訊息 
對耶∼mike一點馬上就想通了
每年的盈餘本來就是變化量
資產負債表的項目卻是固定量,是資產累積的概念
所以盈在率公式本來就是...

四年的固資長投變化量/盈餘累積(變化)量

不過扯到二次微分.....數理沒學好
頂部
cscscscs22
同學




UID 23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66
閱讀權限 99
註冊 2011-3-22
用戶註冊天數 4776
用戶失蹤天數 269

114.47.182.219
發表於 2011-9-11 00:28  資料 私人訊息 
財報的數字只有流量和固量兩種
不知道能不能用二次微分玩出新玩法
比如說
盈餘變化量/投資現金流量變化量
頂部
legend1977
會員
Rank: 1



UID 49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72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6-19
用戶註冊天數 4686
用戶失蹤天數 4507

111.254.133.5
發表於 2011-9-11 08:38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 
昨晚烤肉加宿醉,一早起床看到這樣的回應人都醒了
以下就當我胡言亂語,能接受的就接受,看不下去的就不用看了

回覆Mike
  1.您說把流量(盈餘)拿來相減是很奇怪的
   那麼請問如果您四年前整年賺一千萬,今年整年賺兩千萬(不好意思啦...只是舉例...可能低估很多...)
   我們說您今年比四年前多賺一千萬會不會很奇怪?
   如果只有存量才能相減,流量不能相減
   那麼連營收月增率,年增率這些東西通通不能用了
   損益表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流量,都不能作年度間的加減了,合理嗎?
  2.如果真的要挑剔
   應該是說存量和流量不能拿來相除
   比如說ROE=淨利/淨值
   淨利是會計期初到期末的流量(年初到年末賺多少錢)
   而淨值是會計期末的結算值,是存量
   兩者要拿來相除的確嚴格說起來不是很嚴謹
   不過很好解決呀,真的很在意的話分母淨值就改用平均值啊
   要嚴謹一點分母就改用期末存量和期初存量(也就是上一期末存量)來平均
   舉個例說中碳100年的ROE為10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淨利)/((12月31日淨值+99年12月31日淨值)/2)
   也就是分子依然為(年初到年底賺多少錢),分母改為(年初的淨值和年底淨值平均)
   剛剛看了一下盈再表裡的ROE並沒有用這個比較嚴謹的作法
   而是直接用整年的淨利流量去除以年末的淨值存量,可是這會影響算出來的ROE嗎?
   這就要看(期末的淨值)和(期初期末淨值的平均)差別大不大,顯然數字改變及影響並不大
   另一方面,只要我們從頭到尾都用同一種方法作比較(不要有時用期末淨值,有時用期初期末平均值)
   即使這個計算的方法不是那麼嚴謹(比如存量除以流量),不同年度間的數字還是有參考的價值的
  3.Mike的網站裡有一篇波克夏年報最精華的一段
   大約在第二大段的部份開始有一段Mike有標紅字的部份講See's糖果
   裡面就是我提到巴菲特的算法(不是我發明的)
   那一段最後還有一句
    It's far better to have an ever-increasing stream of earnings with virtually no major capital requirements
   這一句話還被Mike標了起來,想必是特別重要
   我英文不好,借用別人的翻譯如下
   
”一個持續成長的營收不用太多資本需求的背景實在好太多了”
   持續成長的營收不就是指淨利在年度間的比較要成長要大
   不用太多資本需求不就是指長投固資在年度間的比較要小
   搭配前後文對See's和FlightSafety的計算描述
   巴菲特就是這樣算的,2007年如此,1985年也是如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