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美國2月時薪增幅遜、零售業就業創2012年來最大減額 [打印本頁]

作者: Raimu    時間: 2017-3-18 12:18     標題: 美國2月時薪增幅遜、零售業就業創2012年來最大減額

http://blog.moneydj.com/news/2017/03/13/%e7%be%8e%e5%9c%8b2%e6%9c%88%e6%99%82%e8%96%aa%e5%a2%9e%e5%b9%85%e9%81%9c%e3%80%81%e9%9b%b6%e5%94%ae%e6%a5%ad%e5%b0%b1%e6%a5%ad%e5%89%b52012%e5%b9%b4%e4%be%86%e6%9c%80%e5%a4%a7%e6%b8%9b%e9%a1%8d/

美國2月民間平均每週工時持平於34.4小時。2016年全年平均34.4小時、創2013年以來新低。


美國2月零售業就業人數減少2.6萬、創2012年12月以來最大減額(見下圖,圖片來源:FRED)。nonesnotes.com 2月8日報導,零售業知名分析師Jan Rogers Kniffen曾指出,未來數年美國三分之一購物中心恐需關門。
作者: david31408    時間: 2017-3-18 14:55



QUOTE:
原帖由 Raimu 於 2017-3-18 12:18 發表
http://blog.moneydj.com/news/201 ... 2012%e5%b9%b4%e4%be ...

之後要買amazon
已經佔了市場先機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18 18:47

我相信將物極必反,
人類不可能全呆在家裡上網,
逛街還是比較有趣。

網購頂多占3成,實體店也會設網路部門,
AMZN不可能通吃。
BABA反過頭來購併實體店面應嗅出風向在改變。

看到AMZN市值超過全部實體商店時便知即將反轉。
作者: Raimu    時間: 2017-3-18 19:42



QUOTE:
原帖由 mikeon88 於 2017-3-18 18:47 發表
我相信將物極必反,
人類不可能全呆在家裡上網,
逛街還是比較有趣。

網購頂多占3成,實體店也會設網路部門,
AMZN不可能通吃。
BABA反過頭來購併實體店面應嗅出風向在改變。

看到AMZN市值超過全部實 ...

我也認同Mike的想法
人類需要一些浪費時間的方式
比如說帶妹子出去逛街之類的~
全電商的世界感覺很無趣
作者: pinkdavid    時間: 2017-3-18 22:57

網路商城品項新奇眾多且價格透明,
實體店所陳列的商品有限且少有變化,
逛個幾次就膩了。
老婆大人自從加入網購團後,
已鮮少去逛賣場或百貨公司,
連唸高中的兒子買個鉛筆盒都用網購(手機下訂超商取貨付款),
這家電商叫蝦皮,
我連聽都沒聽過。
作者: kuenhsieh    時間: 2017-3-19 10:31

walmart costco有出現便宜價或超便宜價我還是會買
人的習慣不可能這麼快改變......
五感體驗在銷售中依舊不會消失
實體店面會採雙銷售模式 既有優勢不會這麼容易改變

作者: allan.km.lin    時間: 2017-3-19 18:10

蝦皮是新加坡商Garena的C2C平台
有點像以前的拍賣網,只是轉到手機上
Garena雖然是新加坡商
但是把台灣當作是Home Market在經營

QUOTE:
原帖由 pinkdavid 於 2017-3-18 22:57 發表
網路商城品項新奇眾多且價格透明,
實體店所陳列的商品有限且少有變化,
逛個幾次就膩了。
老婆大人自從加入網購團後,
已鮮少去逛賣場或百貨公司,
連唸高中的兒子買個鉛筆盒都用網購(手機下訂超商取貨付 ...


作者: duwa    時間: 2017-3-20 10:27

認同物極必反。馬雲2012年與王建林打賭「2020年,也就是8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結果王建林2013年就進軍電商,電商發展非常火熱後,馬雲2017年併購百聯(實體通路)說要弄新零售,又說電商已死。
個人覺得電子商務中國跑在美國前端,但是中國商品品質就是...而且中國物流費用...冷鏈能力...雖然還是有好賣家...但是要花很多時間找...這樣就是又讓實體店面又有機會了,總之就是物極必反。
美國Amazon最近有買它的服務,沒話說,簡單講它就是電子版的Costco,但是鑽石珠寶妳會在網路上下單不去現場看看光澤、Amazon能幫妳解釋各種耳機音響的優劣好壞,沒現場試聽光看推薦文能下單?Amazon能提供健康新鮮的有機食品,不去現場看怎知新不新鮮?
作者: Raimu    時間: 2017-3-20 11:54



QUOTE:
原帖由 duwa 於 2017-3-20 10:27 發表
認同物極必反。馬雲2012年與王建林打賭「2020年,也就是8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結果王建林2013年就進軍電商,電商發展非常火熱後,馬雲2017年併購百聯(實 ...

比較可怕的是 很多消費者現在是跑到現場試用之後回家網路詢價下單
所以實體店面必須想個辦法引導這類的消費者在現場消費
或是至少留在這個店家的電商下單
這邊的商業模式是個挑戰...
作者: duwa    時間: 2017-3-20 15:11

所以零售商就會特價賣自己獨有的商品呀,Costco就很會這一套,而且去實體店看到水果很便宜,會上網買只便宜一點但是要等2天還不能確定是一樣的產品?

QUOTE:
原帖由 Raimu 於 2017-3-20 11:54 發表


比較可怕的是 很多消費者現在是跑到現場試用之後回家網路詢價下單
所以實體店面必須想個辦法引導這類的消費者在現場消費
或是至少留在這個店家的電商下單
這邊的商業模式是個挑戰...


作者: Friendk    時間: 2017-3-20 15:58

這個好解,有家傳統電子商城一進門就有一部大銀幕電腦,可以直接下單,就是網路商城價.如果要更快速成交,個人建議會員交易直接就是網路商城價,再給紅利積點.


QUOTE:
原帖由 Raimu 於 2017-3-20 11:54 發表比較可怕的是 很多消費者現在是跑到現場試用之後回家網路詢價下單所以實體店面必須想個辦法引導這類的消費者在現場消費或是至少留在這個店家的電商下單這邊的商業模式是個挑戰...



[ 本帖最後由 Friendk 於 2017-3-20 16:04 編輯 ]
作者: Yvens    時間: 2017-3-20 16:00

如下是數位時代的解讀...另外本期商週也提到"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電商與實體零售正在搓和出"新零售"......
5大科技創新趨勢,重新定義消費場景1. 實體通路變身體驗館在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熟的時代裡,實體商店的「體驗」功能就越發重要。
當網路購物逐漸成為消費主流,實體通路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如果有,它獨特的優勢又在哪裡?答案其實就是「體驗」。「未來的商店將變得更像博物館,我們會去那裡觀賞、學習並且被娛樂。」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教授湯瑪士.基南(Thomas Keenan)表示。今年3月在全美擁有約700家分店的居家用品商勞氏公司(Lowe’s),就與微軟展開合作,並且運用微軟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裝置HoloLens,在賣場中的廚房展間向消費者即時展示設計方案,讓消費者在購買前就能預覽情境,協助消費者買到最適合的商品。
勞氏公司從今年3月起與微軟合作,運用微軟的HoloLens在賣場中即時向消費者展示設計方案,讓消費者買到最適合的商品。
2. 連網裝置讓你更懂消費者國內外大型零售業者都紛紛導入Beacon,透過大數據分析購買行為。
自從蘋果發表無線通訊傳輸方案iBeacon之後,美國威名百貨(Walmart)、梅西百貨(Macy’s)、麥當勞(McDonald’s)、日本PARCO百貨等大型零售業者都紛紛布署Beacon。而在台灣,燦坤、義大世界Outlet、台北101等也陸續跟進,透過Beacon收集到的數據,零售業者不僅可以分析人流,還可以做到更精準的行銷。勤業眾信消費產業負責人柯志賢指出,零售業者如果要即時並深入掌握消費者的購物歷程,「需運用物聯網蒐集大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店內購買行為,以更精確跨越數位化鴻溝、徹底掌握數位化購物行為。」

3. 交易支付方式更多元除了選擇依附蘋果、Google和三星,零售業者還可以打造自己的支付生態圈。
當手機開始深入每一個人的生活,生活就在瞬間變得不同了,這個改變甚至包括對安全性要求最高的支付行為。現在,我們出門時可以忘了帶錢包,但卻不會想要忘了帶手機。行動支付技術不僅為金融業帶來劇烈變革,同時也推翻我們的消費方式。對零售業者來說,除了選擇依附蘋果、Google和三星,另一個選擇就是一切自己來,把消費者留在自己的生態圈。例如美國威名百貨(Walmart)就在去年底宣布推出自家行動支付系統Walmart Pay,消費者只要打開App再掃瞄QR Code就可以結帳,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會推行到全美店面。
美國威名百貨去年底宣布推出自家行動支付系統Walmart Pay,只要打開App再掃瞄QR Code就可以結帳。
4. 無人機、機器人都來送貨更省時間、更省人力的物流新方案,巨擘、新創一致搶進。
當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發表無人機送貨計畫時,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不真實。現在,無人機送貨已經再也不奇怪了。今年3月,無人機新創公司Flirtey宣布成功透過GPS規劃路線,將包裹順利送達,完成美國都市內第一起全自主飛行。此外,外送網路訂餐服務Foodpanda近期也在新加坡著手研發,預計幾年內推出無人機外送。Foodpanda新加坡營運總監艾瑪.希普(Emma Heap)3月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陸地交通工具容易因交通阻塞延誤送餐,但是無人機可以將時間縮短為半小時之內,可望帶動營業額成長。
今年3月,無人機新創公司Flirtey成功完成美國都市內的第一起全自主飛行任務。
5. 不只買東西,還要社群參與零售業者紛紛打造線上、線下社群,加強消費者的參與和連結。
人是群聚的動物,而消費正是向群體展現認同的一種方式。為了抓準消費者心理,零售商會為自己建立線上和線下社群。除了推行會員制度並提供加值服務,有些零售業者還會為消費者打造虛擬社群讓消費者離不開品牌。

例如瑞典家飾零售商IKEA就會透過部落格或Facebook等社群媒體,與忠實消費者持續互動。另外,英國高檔超市Waitrose則會邀請消費者將自己的食譜上傳到自家烹飪網站Waitrose Kitchen,讓消費者一邊購物、一邊與品牌產生更深的連結。
相關數據
75%消費者願意向朋友推薦提供溝通管道和便捷消費體驗的品牌。
40%消費者表示,具備豐富產品知識的店員能讓店內消費體驗更好。

資料來源:Siegel+Gale.PwC, Total Retail Survey, 2016
新的時代,我們這樣買東西!四個構面分析消費者購物方式的改變:
改變1:靠網路發現新商品在實際購物之前,消費者會先花費大量時間在網路上瀏覽和搜尋商品。調查顯示,74%線上消費者會透過網站或社群媒體的評價和推薦來發現新商品。此外,英國消費者每周平均會花費225分鐘在網路上瀏覽商品。
改變2:消費過程非常依賴行動裝置消費者會事先調查產品細節,包括尺寸、規格、庫存狀態,也會比較產品價格或運費。此外,消費者高度依賴行動裝置,18%消費者會因為在手機上看到更便宜的商品而離開實體店面,28%的線上交易發生在手機或平板(2015年5月數據)。
改變3:喜歡在社群媒體發表評價消費者會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自己對產品的評價, 同時也作為其他消費者購物時的參考。根據調查,31%消費者會經常在網路上發表評語或回饋,每年平均寫2.3則。
改變4:個人化體驗決定再回購與否完成購物後,消費者會決定是否要再次光顧。56%消費者表示如果零售業者能夠提供個人化體驗,他們願意更常使用該網站。調查顯示,到了2020年,客服和消費體驗的重要性將超過價格和產品。
作者: Friendk    時間: 2017-3-20 16:13

滿天飛來飛去的送貨無人機,要如何不傷人,不對撞,真的科技太厲害了.

QUOTE:
原帖由 Yvens 於 2017-3-20 16:00 發表
如下是數位時代的解讀...另外本期商週也提到"天下大勢,合�
電商與實體零售正在搓和出"新零售"......
5大科技創新趨勢,重新定義消費場景1. 實體通路變身體驗館在電子商務越來越成熟的時代裡, ...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21 23:22

到今天還是零售股在大跌,美股實是不理性吶。
獨KO不跌,它其實才是最大的零售股。
作者: linsj    時間: 2017-3-22 08:34

我個人認為未來網路商務依然很熱門。暫時預估到虛擬實境的3D、4D之後,網路購物成長趨勢才會平緩。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22 22:27

零售股今天仍然殺聲隆隆,
LB、M、HBI跌到快認不出來

作者: id4eric2    時間: 2017-3-23 09:06



QUOTE:
原帖由 linsj 於 2017-3-22 08:34 發表
我個人認為未來網路商務依然很熱門。

我也是這樣認為
要看新世代的購物習慣,因為消費主力是年輕的一群
購物如果該產品品質影響不是很大 如醫療 藥品之類,
其他都是比較價格,
衣服鞋子只要一般尺寸 買對了尺寸就OK,
有問題鑑賞期就退貨
傳統零售業 百貨公司 覺得只有餐飲部門(吃的)不受影響,
其他都受到多樣的網路銷售模式影響

網路購物不只 亞馬遜 樂天 蝦皮 YAHOO
看看身邊的女性網路購物就知道
LINE 購物團...賣衣服 飾品
FB 賣東西...賣衣服 飾品
買名牌包 COACH... FB也有 專人
在美國OUTLET現場直播與代購 ....有問提馬上問...還有新款先給你看...

不知不覺中 這些不透過大的電商
也是一樣吃掉傳統零售業 業績

"人不可能全呆在家裡上網逛街還是比較有趣。"
我同意逛街還是比較有趣,但看到名牌包,用手機查一下網路比價格
覺得價格不是太離譜才會買。
看到名牌鞋子 如果網路買可以省100元 衣服 省100元 東省一些 西省一些
省的錢就晚餐吃好一點....

[ 本帖最後由 id4eric2 於 2017-3-23 09:19 編輯 ]
作者: linsj    時間: 2017-3-23 10:07



QUOTE:
原帖由 id4eric2 於 2017-3-23 09:06 發表
購物如果該產品品質影響不是很大 如醫療 藥品之類,其他都是比較價格,
衣服鞋子只要一般尺寸 買對了尺寸就OK,
有問題鑑賞期就退貨
我同意逛街還是比較有趣,但看到名牌包,用手機查一下網路比價格

我在

1.日本JINS網站配眼鏡,空運回台。日本JINS樣式多,價格比台灣、大陸便宜。


2.日本amazon買日立無集塵袋吸塵器,含運費、稅金是台灣同型號30~40%。

3.如果要買咖啡機。從德國computeruniverse買回來,含運費、稅金總價約台灣同型30~50%價格。(110V升壓220V機器約1000台幣)

4.ebay或美國amazon買保健食品(如維骨力),含運回台價格也是台灣一半左右。

5.打算四月Amazon Warehouse買 LG Gram 15 筆電,二手價很漂亮。15"螢幕 i7 版本重量不到1kg,估計含運回台33000以內。

在日本或美國amazon買只銷售當地的物品。如果你已經帶回台灣,在保固內發現問題也能退貨(amazon會負擔國際運費)。

以上經驗僅供參考,有疑問可先google前人經驗。謝謝!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23 11:15

同學正反意見並陳,是很好的討論,值得重新思考。
作者: Trytrylook    時間: 2017-3-23 11:33

友人的經驗,實體商店還是會逛,但主要作用在於確認商品的實際狀況,或是當作試衣間的概念;等確定好顏色、尺寸,加上網路上一堆 Coupon 可以使用,最後還是會在網路購買。相較於百貨公司的實體店面門可羅雀,Outlet 商場依舊是人潮湧現;去年在紐約州的 Woodbury Common Premium Outlets 不少人手上都好幾袋購物袋,聰明一點都是拖行李箱,不過 Outlet 主打的是名牌商品。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23 11:39

網路無國界,在投資和購物上越加明顯。
作者: Sharon    時間: 2017-3-23 12:06

我也超愛網購的,除了吃的之外或一些特別的東西,幾乎能在網路上買的我都會在網路上買,國內國外都可以,省時省力省金錢,年輕一代網購的習慣,我認為還會慢慢發酵,實體店面會越來越難經營。
作者: racktsai    時間: 2017-3-23 13:01

人性使然

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對抗,最後勝利的往往是便利性,ATM 和網銀就是代表作


電子商務的下一個變革是,預先知道客戶的需求,提供所需,甚至是規劃客戶所需 (Matrix, Skynet.......)

我們這代因過往習慣,不太可能完全放棄原先的購物習慣

但下一代或下下代從一開始就接觸這種界面和習慣的話,整個就會改變了

AR, VR and MR 如果普及也會大為改善或是變革使用者挑選商品時的便利性貨回運送的話,無人機只是其中一種,未來自動車,車聯網,IoE 和5G or 6G的成型,運送路線的溝通和規劃也不再是個問題

但這個過程,有太多的產品會產生變化,贏家可能會一直變,在這個時間點,做背後平台的公司可能比較是好的選擇,實體和現行電子商務的公司得時常注意才是,個人淺見
作者: id4eric2    時間: 2017-3-23 17:35



QUOTE:
原帖由 Sharon 於 2017-3-23 12:06 發表
我也超愛網購...網路上買,國內國外都可以...實體店面會越來越難經營。

覺得原本批發商的貨物集中運送,
因個人的網購-分拆小包裝運送,
會造就貨運業(業務更多與更穩)
作者: Friendk    時間: 2017-3-23 18:11

大電商物流已跳下來自己做了. 間接威脅到傳統物流業者.
作者: raymondkuo    時間: 2017-3-23 21:36

同樣的東西,哪裡便宜哪裡買,
門市買的有問題不見得能退,電商可以退,
這年頭東西壞了自己修,或是直接買新的

咖啡機當然要選義大利的,
半自動咖啡機+磨豆機 +配件,義大利網站買了3萬元台幣,比在台灣買省了一萬多,
有問題還能退(我是沒退過,印象中別的網站上有人有退過),
現在又是歐元很便宜的時候....

家庭用品當然在掏寶買,便宜1/4以上,除非買有品牌的,
不然外面買的大部分都是大陸來的,
搞不好上台灣網站上買的是大陸直接出貨寄來的

實體店面只有急需要用,或價差不大或是怕撞壞的電子零件例如硬碟,
才會去買,以後無人車普及,連送貨都不需要人力了,
一般零售業很難跟電商競爭

[ 本帖最後由 raymondkuo 於 2017-3-23 21:37 編輯 ]
作者: jay    時間: 2017-3-24 09:06

對阿
現在到店面確認除非價格相近或急用,不然還是會搜尋網路比價
必竟一樣的商品,有時實體與網路價格差異可到3成

QUOTE:
原帖由 Trytrylook 於 2017-3-23 11:33 發表
友人的經驗,實體商店還是會逛,但主要作用在於確認商品的實際狀況,或是當作試衣間的概念;等確定好顏色、尺寸,加上網路上一堆 Coupon 可以使用,最後還是會在網路購買。相較於百貨公司的實體店面門可羅雀,O ...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3-27 10:43

On Mar 27, 2017, at 8:52 AM, Ellie Chi  wrote:

Hi Michael,
我決定下單買Macy's了,主要是因為過去網購買的衣服大多會有色差、質感差的狀況,除非規格明確,像3C、家電產品,可在網路上參考評價和比價,而在百貨公司可以試穿衣服鞋子,觸摸衣服的質感,還有有一些價值
假如老師覺得不妥的話,請跟我說哦,我還來得及取消,謝謝∼
作者: Yvens    時間: 2017-3-27 11:07






2017年3月23日 國際財經
Sears:持續營運存很大疑問
放大圖片

美國最大百貨公司Sears表示,對於能夠持續營運存在重大疑問。
根據集團給予美國證交會的公告,該公司去年虧損超過20億美元。集團依賴主席兼行政總裁Edward Lampert的對沖基金提供資金運作,但銷售收入依然疲弱。
連同Kmart在內,Sears在美國聘用14萬個僱員。今年2月,集團公布主要重組架構,通過出售更多分店,希望可以削減10億美元成本。
----------------------------------------------------------------------
同學參考一下SEARS....
買賣盈虧判斷都在自我.....說買時賠了容易怨人..說不要買時谷底翻生沒有賺到還是怨人..
一切憑個人..八班同學能做的僅是提供參考..

作者: fyz1500wr    時間: 2017-3-27 12:51

有些東西購買,你會捨棄實體店面直接網購,像一些中低價位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但有些價位比較高的產品,或是強調體驗式的產品,你就沒有辦法完全捨棄實體店面,畢竟沒有摸過用過直接買,感覺很怪,你網路上問再多看再多,也許實際去門市你看了實體也許購買的決策就會改變了。即使現在已經有一些電商在發展VR技術想要替代,我都覺得這很難改變,就像電子書很難完全取代實體書意思是一樣的。所以零售實體店面應該在產品上要能做一些取捨,有利於在實體門市銷售存活的留著,而且要強化消費者體驗這一塊,其他就給電商去賺就好,或許再過幾年,一些百貨業者的未來型態會跟我們現在知道理解的百貨公司,會出現很大的變革也說不一定。
作者: Joe    時間: 2017-3-27 15:25

兩家獲利差很多
Sears 這5年都是賠錢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4-2 15:05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03/27/amazon-in-retail/

2017 年是零售業的災難,自 3 月初以來,已經有多件破產申請或商店關閉通知,幾乎都是來自日常消費者流量不足的實體零售商,但電子商務巨獸亞馬遜(Amazon)卻一步步加強零售業務,且絲毫沒有放棄的跡象。

The Street 報導,現在亞馬遜提供的 14 個自有品牌當中,有 9 個是限定每年年費 99 美元的 Prime 會員購買的新品牌。美國券商 KeyBAnc 資本市場分析師認為,亞馬遜是零售和科技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且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營業額成長,亞馬遜將持續從中受益。
亞馬遜旗下許多時尚產品線也是限定 Prime 會員獨家,如提供男女裝基本款的 Amazon Essentials,男裝襯衫 Buttoned Down 和女子波西米亞風格休閒服 Ella Moon;開放給所有買家購買的有亞馬遜男性時裝鞋線上品牌 Franklin & Freeman、女性內衣品牌 mae,以及女性服裝與手袋品牌 Society New York。
報導認為,受到亞馬遜入侵時尚產業影響最大的零售商是梅西百貨和專賣店,梅西已經感受到壓力,另有 13 家其他專賣店和百貨商店零售商有大規模關店計畫。如亞馬遜女性內衣品牌 mae 售價介於 16~34.5 美元,已經對維多莉亞的祕密(Victoria’s Secret)母公司 L Brands 造成威脅。
儘管在網路上賣內衣有試穿需求因此在線上不好經營,但分析師認為亞馬遜可賺到補貨的商機,就是一旦女性消費者知道哪款內衣適合之後,接下來就會選擇線上快速訂購模式,而不需要親自到店內購買。現在亞馬遜正在解決的是時尚的情感式購買障礙。
譬如維多利亞的祕密將內衣與品牌成功聯繫,創造龐大的女性私密商機,但隨著亞馬遜繼續擴大私有品牌產品,預計在建立品牌情感連結上終會獲得認同。據報導,亞馬遜將推出運動服裝系列,與 Under Armour、Nike 和 Lululemon Athletica 競爭。
過去幾個星期,華爾街接到的破產申請有體育用品零售商 Gander Mountain2015 年才收購美國電子零售業者 RadioShack 的 General Wireless Operations、服裝和家居零售商 Gordmans Stores、擁有 61 年歷史的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零售商 HHGregg。另外兒童服裝零售商 Gymboree 也公開現金短缺問題,承認出現營運危機。
Kozyak Tropin & Throckmorton 破產和商業訴訟實踐團隊預計,2017 年零售破產申請平均一個月會有一件。分析師認為,如果亞馬遜不放慢腳步,零售業將成為灰燼。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4-2 21:12

kandv124 ( (阿諺)) 發表於 2017-4-2 20:57





美國零售業....這產業真是淒慘阿 !

美國股價創新高....零售業就是創新低....

雖然常常聽說亞馬遜,網路購物會把零售業給滅亡....

但是....都要買精品了....

不用實體商店逛逛凸顯貴氣....炫富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

到底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還是零售業被滅亡的開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作者: id4eric2    時間: 2017-4-2 23:21



QUOTE:
原帖由 mikeon88 於 2017-4-2 21:12 發表
kandv124 ( (阿諺)) 發表於 2017-4-2 20:57
美國零售業....這產業真是淒慘阿 !
美國股價創新高....零售業就是創新低....
雖然 ...

Amazon悄悄跨足時裝界,推出自有7品牌

想起一句話 '店大欺廠 廠大欺店'
零售業VS電商...VS 7-11
7-11(零售業) VS 電商?
7-11模式目前不太受電商影響
(不論那一種好...投資貨運業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 本帖最後由 id4eric2 於 2017-4-2 23:32 編輯 ]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4-4 21:47

今天零售股又大跌,M、LB、GPS、HBI、COH。。。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4-6 22:08

老貝在賣股,零售股就大漲。
作者: pinkdavid    時間: 2017-4-7 09:04


作者: kandv124    時間: 2017-5-3 16:14



最近想要買梅西百貨 !

大致上看了一下有關梅西百貨的新聞

主要是因為亞馬遜這類通信崛起,壓迫到了零售業的業績 !

於是把兩個公司的營再表都抓了一下...如果要在兩家公司選一個投資 !

我會選擇梅西..... 亞馬遜的價格太離譜了...太多人還在繼續吹捧.....

而我選擇梅西的原因....

1、網路實體購物的確會壓縮到零售業...但會逛實體店面的人還是會逛....網路銷售的確會搶到客源...但不會是全部

2、精品、品牌、實體通路...這是梅西百貨用了百年才創造的優勢...這不是網路銷售能夠輕易複製的

3、梅西百貨...也在積極拓展電子通路....OOXX....這場仗有的打了

4、電子商務...也出現好一陣子了...梅西百貨這幾年的獲利...還是維持著一定水準...只不過2017年特別差...有必要直接否定它嗎?

這些是我這幾天研究梅西百貨的感想....不知道各位先進有何特別感想 ! 請多指教 !

[ 本帖最後由 kandv124 於 2017-5-3 16:26 編輯 ]
作者: slashj    時間: 2017-5-8 15:50

https://tw.news.yahoo.com/%E6%95%B2%E9%9F%BF%E5%AF%A6%E9%AB%94%E9%9B%B6%E5%94%AE%E8%AD%A6%E9%90%98-%E7%BE%8E%E8%B3%BC%E7%89%A9%E4%B8%AD%E5%BF%83%E9%A2%A8%E5%85%89%E4%B8%8D%E5%86%8D-030256890--finance.html

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全美可能有1500家零售店家選擇關門大吉,包括知名百貨連鎖業者梅西百貨(Macy's)、潘尼百貨(JC Penney)、西爾斯(Sears)、凱馬特(Kmart)等零售百貨業者,將關閉業績不佳的分店。
另外,「美國服飾」(American Apparel)、TheLimited、青少年服飾零售商Abercrombie & Fitch Co.、Aeropostale、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Authority,以及頗受台灣婦女喜愛的時裝品牌BCBG及Guess等多家品牌,也陸續收掉旗下為數不少的零售據點。
其中,1980年代紅透業界的希爾斯(Sears),最近幾年已關閉全美數百家分店,今年將再關42家,同屬控股公司的另一家Kmart百貨連鎖也計畫結束108家分支營業;而美國最大連鎖梅西百貨公司繼2016年關掉32家後,2017年將再關68家分店,另一家大型百貨商店潘尼百貨今年更一口氣要關掉140家。
最近傳出,加拿大最古老企業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有意買下業績持續下滑的美百年老店梅西百貨。
另有商業機構預測關店數字應不只於此,而是約達兩倍數字的3000家,未來一段時間將走向關門命運,奉勸消費者盡速消化手中的商家禮物卡(gift card)。
這種趨勢讓人不禁感受美百貨、零售業,正面臨一波強勁的超級寒流來襲,而且目前看來,不知盡頭在哪。
業者選擇結束實體店面營業,因素錯綜複雜,難以定論,惟全球規模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公司(Amazon)拜全球網際網路興起,業績持續長紅,推出原不被業界看好的每年99美元年費制的Amazon Prime(金牌會員),2年多以來,走俏江湖。
亞馬遜剛公布營收報告,Prime的2017年首季營收比起去年同期成長近50%,業績高達19億美元。雖然Prime並非Amazon主要收入來源,但這項數據看在零售業者眼裡,分外眼紅,不知所措。
不少專家分析,零售據點一一結束營業,已衝擊美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存亡。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預測,全美商家收掉3成店家,將使1970年代大量興起的大型購物中心面臨生死存亡關頭。
不動產研調機構Green Street Advisors更將全美1070家購物中心,區分A、B、C、D等4等級,大膽指出約占30%(334家)的C、D等級購物中心,受創將最嚴重。
另一家商用不動產研究機構CoStar也統計全美1300家購物中心裡,約有310家面臨失去主要旗艦店家危機。
零售業者不見了,大型購物中心前途堪虞,衝擊效應逐一浮現。
專家分析,這些因顧客群流失、商家收攤、低銷售量等因素,遭受波及的購物中心,一旦主要「賣點」專櫃出走,很難再回頭,尤其原本是百貨公司業者,由於樓地板面積約達10萬英尺,很難再找到替代商家。
事實上,全美位處大城市郊區的大型購物中心,近來繼零售業者之後,也開始走向關門大吉,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包括就業、商店出租、房地產價格、稅收、學校,更嚴重的是陷入荒廢死城的購物中心周邊治安,對社區是很大的挑戰。
一位美國大媽心有所感地說,回顧20、30年前,購物中心不只是當時年輕人血拚的好地方,更是聚會、話家常、連絡感情的重要場所,真是消失了,難免令人扼腕。
她比較今昔,現在時下青少年或年輕人,若要聊天,就利用社群媒體Snapchat、Instagram、Twitter、FB、Line等互通訊息,要買東西,就上Amazon訂購,時代完全不一樣了。
紐約零售顧問/投資銀行公司Davidowitz &Associates研究調查發現,愈來愈多美國民眾寧可把錢花在科技或者旅遊等初體驗上,而非服飾,縱使要買,也會選擇上網在Amazon訂購,或到在美擁有超過1000家店的最大折扣連鎖店TJ Maxx等,消費型態異於以往。
美國財經網站「24/7 Wall St」每年都會發布即將消失的品牌報告,雖尚未包括陪伴美國人記憶的購物中心,而Amazon卻在零售店家及購物商場一一消失下,反其道而行,最近2年從網路世界跨足實體商店,試探虛擬世界及實體Brick and Mortar並進可行性,對全球零售業未來又代表何種意義,時間將是最好明證。
作者: david31408    時間: 2017-5-8 16:46



QUOTE:
原帖由 slashj 於 2017-5-8 15:50 發表
https://tw.news.yahoo.com/%E6%95 ... 6%8D-030256890--fin ...

關鍵字大媽這個問題問大媽的感覺就對了
之後實體店面收掉了
大媽也只好用網路購物XD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5-11 21:37

M又大跌9%,
美股對落水狗的一路追殺著實令人害怕。
作者: Xnite    時間: 2017-5-11 23:32

個人覺得, 如果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買零售業的話...

看一下BBY, 至少還有很多外國人對於安裝很頭痛,

BBY 有 "書呆子特攻隊" 幫顧客安裝或給建議 (這點挺受歡迎的)

然後電子類的銷售還是頃向於可以現場測試或體驗的到的.
(當然也有人只看數據和討論區就買的, 但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實際體驗一下,
然後價格沒差多少可以馬上拿的話通常現場就買了, 至少我是這樣的人 )

這點我看電子商業目前還威脅不到他, 尤其他本身也有在做線上通路.

當然, 還是會有人上網比價直接線上訂購. 但國外的電子產品其實價差不大, 主要是看企業怎麼搶客人
(他的書呆子特攻隊就挺猛的, 我沒記錯的話好像也是他先的)
(反正他線上線下的客戶體驗做得很好, 至少我滿喜歡的)

所以相對比 M 的話, 我會比較想買 BBY

抱歉, 兩個不同的零售商被我放在一起討論

[ 本帖最後由 Xnite 於 2017-5-11 23:42 編輯 ]
作者: david31408    時間: 2017-5-11 23:59

我買了特斯拉雖然在盈在表上他不是間好公司
但我想到教主今年在股東會上說的話
他後悔沒有買AMAZON
特斯拉在做的就是破壞性的創新
作者: duwa    時間: 2017-5-12 14:50

+1 認同BBY
AMZN本來要跟BBY競爭,打算把安裝服務外包用網路購買方式提供,但是失敗了,因為無法確保「網路購買之安裝服務」能work,而且增加複雜度。
後來AMZN就無法與BBY競爭了,在BBY還能有實境體會試用,感覺良好就馬上購買安裝到好,無人可競爭。後進者要競爭可能在成本優勢上會落後,要建構安裝部隊可能會遇到建構好了但營運還是賠錢的狀態,因此很少人要與之競爭。

QUOTE:
原帖由 Xnite 於 2017-5-11 23:32 發表
個人覺得, 如果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買零售業的話...

看一下BBY, 至少還有很多外國人對於安裝很頭痛,

BBY 有 "書呆子特攻隊" 幫顧客安裝或給建議 (這點挺受歡迎的)

然後電子類的銷售還是頃 ...


作者: kandv124    時間: 2017-5-12 15:25



QUOTE:
原帖由 Xnite 於 2017-5-11 23:32 發表
個人覺得, 如果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買零售業的話...

看一下BBY, 至少還有很多外國人對於安裝很頭痛,

BBY 有 "書呆子特攻隊" 幫顧客安裝或給建議 (這點挺受歡迎的)

然後電子類的銷售還是頃 ...

一個零售競爭力是不是具備不可替代的
直接看近期的財報就知道了
在零售業一片哀鴻中
BBY逆勢殺出ㄚ ! 真屌 !
加入庫藏股候選 ! 謝謝你 !
作者: Friendk    時間: 2017-5-12 16:04

曾經BBY財報落難時......,現在看以前(2014)的時候,應還是會買BBBY,放掉BBY. 現在(2017)要反過來嗎?http://mikeon88.blogspot.tw/2014/04/bbby.html



[ 本帖最後由 Friendk 於 2017-5-12 16:14 編輯 ]
作者: Xnite    時間: 2017-5-12 16:44

所以說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很想買零售業的話, 建議 BBY, 因為有建立起護城河 (目前看來是還可以)

AMZN 的進入改變市場太大, 誰會想到 WMT, BBBY, 等零售會被科技公司給影響?

大陸外賣公司把泡麵市場打得鼻青臉腫..

巴教主也說蘋果和 Google 不能用以往的科技公司來看待他們..

所以巴六點的第三條我覺得越來越重要
好學生特質 : 產品不變高市佔, 產品會變多角化
由於科技發展越來越快, 各種點子也越來越奇怪..
(吃飯不用錢, 廣告公司幫你付!! 我估計也只有大陸才能這樣搞..)

不會想辦法變化或跟上時代的公司, 除非他產業真的變化不大, 要不然真的很難不受到影響..

KO 的碳酸飲料被人嫌到爆 (不健康), 所以開始主打賣水/健康茶飲
(不過巴教主說得好, 我喝它會讓我開心, 雖然會讓我少活一點, 但是我開心啊~~ 任性教主我喜歡 )
公司的護城河我們只需要辨認出來就好

目前零售業的護城河 (方便/便宜/快速) 被 AMZN 給打爆, 就看他們什麼時候重新建立.

但話說回來, 也太多公司可以買... 為啥一定要零售業?

QUOTE:
原帖由 Friendk 於 2017-5-12 16:04 發表
曾經BBY財報落難時......,現在看以前(2014)的時候,應還是會買BBBY,放掉BBY. 現在(2017)要反過來嗎?http://mikeon88.blogspot.tw/2014/04/bbby.html

http://https://4.bp.blogspot.com/-HRJellhhB3o/Uz-sifL4 ...

[ 本帖最後由 Xnite 於 2017-5-12 16:50 編輯 ]
作者: Xnite    時間: 2017-5-12 17:15

忘記說日本的零售業, 真心覺得是未來實體零售業的出路

未來零售業應該分兩種, 一種是類 AMZN 開的自助零售店

另一種就是日本的零售業, 基本上已經轉化為服務業了.

以用戶體驗為最高原則, 打造像美國大媽說所說的, 要讓大家都在 Shopping Mall 聊天聚餐.
(http://www.longsok.com/shiwu/2015/0707/13851.html.. 這還只是 2015 的報導..)

有沒有日本同學分享一下心得?

QUOTE:
原帖由 Xnite 於 2017-5-12 16:44 發表
所以說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很想買零售業的話, 建議 BBY, 因為有建立起護城河 (目前看來是還可以)

AMZN 的進入改變市場太大, 誰會想到 WMT, BBBY, 等零售會被科技公司給影響?

大陸外賣公司把泡麵市場打得鼻青 ...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5-29 12:56

Walmart's online sales are exploding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Wal-Mart saw its online sales growth fall into single digits last year before it decided to actually do something about it. When Wal-Mart reported just 7% growth in e-commerce sale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fiscal 2017, the backlash may have been the impetus it needed to start making major e-commerce acquisitions like Jet.com. That move brought on Marc Lore, a serial digital entrepreneur, to head up Wal-Mart's e-commerce business.
It seems the moves are starting to pay off. Lore has made several major moves, and Wal-Mart's e-commerce sales grew a whopping 63%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8. What's more, CEO Doug McMillon says that most of that sales growth stems from Walmart.com, not the string of acquisitions it's made over the last year or so.
Two major changes that paid offWal-Mart made an aggressive mov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offering free two-day shipping on select items for orders over $35. The company did away with its previous shipping program, ShippingPass, which competed directly with Amazon Prime.
Wal-Mart's free shipping is available on over 2 million items. That's well short of Amazon's 50 million Prime-eligible items. Still, Wal-Mart is betting that it has a wide enough selection to fulfill most customers' needs.
The second move Wal-Mart made was to offer discounts on certain items shipped to a nearby store. If Wal-Mart wants to successfully compete with Amazon it needs to use its physical stores. That strategy could be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big-ticket items where shipping the last mile is often costly due to weight, and customers can save a noticeable amount of money.
Wal-Mart's growing third-party marketplaceThe selection of items on Walmart.com has grown from 10 million at this time last year to 50 million today. The growth stems largely from third-party sellers on Wal-Mart's platform.
Third-party sales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 in gross merchandise value(GMV) growth and sales. Last quarter, GMV grew 69% and sales grew just 63%. Those numbers indicate third-party sale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ir share of sales on Walmart.com. Third-party sales don't generate as much revenue, but Wal-Mart could generate higher profit margins from each sale since it doesn't have to handle inventory or shipping.
Amazon, likewise, has seen a lot of growth from third-party merchants recently. Its Fulfillment by Amazon service takes the traditional marketplace one step further by allowing merchants to store products at Amazon's warehouses and take advantage of Amazon's shipping. That's how Amazon quickly grew the number of Prime-eligible items to 50 million. Considering Wal-Mart also has a large fulfillment network, it may consider copying Amazon's strategy.
But why make acquisitions?As mentioned above, McMillon said the majority of Wal-Mart's e-commerce growth is organic. Moreover, he said the "plan in e-commerce is not to buy our way to success." So, if Walmart.com is growing fine on its own, why does it need to make so many acquisitions?
McMillon stated, "The acquisitions are helping us speed some things up." Acquisitions like Modcloth and Moosejaw give Walmart immediate expertise in some high-margin categories. Wal-Mart is historically associated with low quality and low margins. Snatching up some high-end properties could help it sell higher-quality products with higher margins.
That said, all of its acquisitions follow a similar pattern: It's buying up young brands at a discount after they've struggled to raise more funding due to slowing sales. By their nature, Wal-Mart shouldn't expect significant growth to come from the acquisitions after they'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its e-commerce revenue.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Walmart.com, they'll hardly move the needle for Wal-Mart, and Wal-Mart's brand may still hold it back from incorporating higher-priced and higher-margin items on its main website.
So, if Walmart.com is growing so well, why bother spending investors' money on e-commerce acquisitions? Overall, it was a great quarter for Wal-Mart's online business, but the company's acquisition strategy is still puzzling.



作者: mikeon88    時間: 2017-6-7 07:36

M再跌8%




歡迎光臨 巴菲特班 洪瑞泰 (Michael On) (http://mikeon88.freebbs.tw/) Powered by Discuz! 5.0.0